口腔种植体集采拟中选结果出炉:最高降价近八成,有企业惊呼不可思议******
1月11日,口腔种植体系统省级联盟集采在成都开标,据国家医保局所属唯一媒体平台中国医疗保险文章,这是高值耗材集采从医保领域扩围到非医保领域的首次尝试。
中午12时30分左右,此次集采的拟中选结果在开标现场公布。此次共有40个产品拟中选,其中A组产品20个拟中选,B组产品20个拟中选,涉及士卓曼、诺贝尔生物、威高、百康特等国内外企业。
从拟中选结果名单来看,B组的杭州民生立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四级纯钛产品系统报出了全场最低价,为548元,相比2380元/套的最高有效申报价,降幅约77%,在其竞价单元拟中选规则排名第一。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听到548元的价格后,有企业代表发出惊呼:“真不可思议。”
从此前种植牙集采文件公布的首年采购需求量和首年意向采购量来看,A组的奥齿泰、登腾、士卓曼、诺贝尔生物、R&B齿科的采购需求量和意向采购量居于前五位,均在10万套以上。
开标现场报价显示,奥齿泰的四级纯钛产品系统报价771元,相比最高有效申报价降幅约68%;B&B齿科的四级纯钛产品系统报价1163元,相比最高有效申报价降幅约51%;诺贝尔生物的四级纯钛产品系统报价1855元,较最高有效申报价降幅约22%。上述企业均出现在拟中选结果名单。
来自瑞士的知名齿科器械企业士卓曼也参与了现场报价,其钛合金产品系统报价3517元,超过了2380元的最高有效申报价,未获得拟中选结果。不过,该公司的四级纯钛产品系统报价1855元,降幅约22%,获得拟中选资格,在竞价单元拟中选规则排名13位。
此次集采也有企业踩着2380元的最高有效申报价进行报价,如A组的常州百康特的钛合金产品系统报价2380元,并未进入拟中选结果名单,而该公司另一款四级纯钛产品系统则报价630元,较最高有效申报价降幅超过74%,第一顺位中标。
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2号)文件显示,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以种植体、修复基台、配件包各1件组成种植体产品系统,根据种植体材质,分为四级纯钛种植体产品系统和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共两个产品系统类别,并对各部件做出具体要求。四级纯钛种植体产品系统和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的最高有效申报价统一为2380元/套,集中带量采购周期为3年。
从公告来看,各产品系统类别的首年意向采购量按参加本次集中带量采购的每一家医疗机构报送的各产品系统首年采购需求量的90%(如出现非整数则向上取整至个位)累加得出。其中,四级纯钛种植体产品系统首年采购需求量为2494956套,首年意向采购量为2253818套;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首年采购需求量为375087套, 首年意向采购量为339335套。
以此计算,上述产品的年需求总量超过280万套,首年意向采购量超过259万套。
43家公司已获A股“入场券” 计划募资419.97亿元******
记者 吴晓璐
1月11日,迅安科技登陆北交所,这是2023年A股迎来的第二只新股,1月6日,百利天恒在科创板上市,2家公司合计募资11.52亿元。
另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目前有43家公司已经拿到“入场券”,但尚未上市。另外有897家企业处于上市申请排队中。综合来看,目前A股待入场企业940家,计划募资超过6447亿元。
2022年上市新股424家,合计募资5868亿元,同比增长2.64%,刷新历史新高。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2023年经济回暖,资本市场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新股融资规模有望再创新高。
新股发行规模将稳步增长
企业从拿到A股“入场券”到敲钟上市仍需一段时间。据记者梳理,截至1月11日,目前有43家公司已经拿到“入场券”,但尚未上市,计划募资(含实际募资)合计419.97亿元。其中,10只新股完成发行未上市,合计募资68.2亿元,另有3家公司正在发行中,计划募资65.67亿元。此外,还有30家已经注册生效,尚未启动发行,计划募资合计285.92亿元。
发行上市申请排队方面,据证监会以及三大证券交易所网站数据统计,截至1月11日,沪深主板排队企业307家,其中,28家已通过发审会但尚未拿到批文。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排队企业分别159家、343家和88家,其中提交注册分别有35家、68家、8家。总体来看,目前IPO排队企业897家,其中,已通过发审会或提交注册的有139家。另外,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上述897家排队企业计划募资合计6027.24亿元。
谈及2023年新股发行情况,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2023年新股发行规模将稳步增长。注册制改革有利于融资功能的提升,对于新股发行规模增长产生积极效应。
中原证券策略分析师周建华认为,2023年A股行情有望回暖,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融资需求依然较大,预计2023年融资规模不会低于2022年,特别是随着注册制的有序推进,科技型企业的融资可能大幅增加。
双创板块定位进一步优化
2023年,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发行审核迎来新变化。2022年年底,证监会修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好科创板、创业板定位,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等。
陈雳认为,科创板、创业板标准进一步明确有利于为新股发行拓宽上市渠道。在优化板块定位和相关指标后,上市公司可以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板块上市。对于市场来说,则为资金流向指明正确方向,市场资源的分配将更加合理与高效。预计未来上市公司的上市审核流程将进一步优化。
去年12月份,证监会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个本质,放管结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谈及2023年新股发行趋势,周建华认为,可能呈现三大趋势:一是2023年新股发行将对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科技绿色类企业敞开大门,上市企业将更加聚焦科技创新型企业;二是随着注册制的深入推进,新股破发或成常态;三是2023年新股融资规模可能再创历史新高。
陈雳认为,2023年在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动下,监管部门将严把“入口关”,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市场对于新股的估值也将更加合理,接近实际价值,资本市场投资环境将进一步优化。